一记耳光到底打了谁的脸?现在的学生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:对于教师不尊重、对于家长不听从、对于自己不约束。想怎么样就怎么样,仿佛自己就是太上皇说不得,碰不得,这记耳光虽然打在了学生的脸上,但是细细思量,是不是也打在了校长、教育局、家长的脸上?
打了校长的脸吗?
甭管对错,事情的原由,学生和家长看到了事情的处理结果,被停职调查,校长就是失败者,学生是胜利者,学生叫校长“黑娃”,对于身居要职的校长来说,不论是一种玩笑,还是嘲笑,校长是倍感没面子的。我在上学的时候,教我手风琴的一个男老师,由于脸型偏长,同学们都暗地里叫他“河马老师”,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外号。悲催的是有一天,一个同学失口直接叫了一声“河老师”,可是,他只是善意、理解的笑笑,并没有发火,而那位同学自责不已,从那以后,再也没有叫过这个老师的外号。那么,作为校长恼羞成怒,自然会行为失控,所以,这个巴掌也等于是扇了自己。
打了教育局的脸吗?
学生能无法无天到当众叫绰号,是欠揍的节奏,但是这一巴掌,不能是校长打出去了。校长这么一打,有理也没成了没理,因为在教育的地位上,学生永远是弱者,被同情者,虽然,我们教师手中的惩戒权,微乎其微,但是,不能用学生的错误来惩罚自己,得不偿失。教育局的作法,直接是站在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边,那么,对于校长这样的惩罚,学生会自醒自误吗?家长会自责自惭吗?校长会怨怒自消吗?都不会,学生和家长只会更加得理不饶人,校长只会心生怒气,这个结果并没有达到这个事件最终要达到的结果。如此惩戒一个只是在教育过程中“失了手”的校长,会不会有些太重了?校长都如些结局,以后,谁还敢管那么熊孩子!教育局自己是不是也挨了一巴掌?
打了家长的脸吗?
子不教,父(母)之过,自己的孩子做出这等不尊师的事情了,家长怎么还好意思去和学校理论?窥一斑而见全豹,对孩子如此放任的家长,将来只会自食其果,校长打自己孩子的脸,你是打在儿脸,疼在娘心,但是,你的孩子被教育成这样,家长惯着,宠着,你能遮护一辈子吗?现在不教育,将来有人替你教育,就是应了这句话,孩子真正丢的家长的脸,家长难道不觉得难为情吗?一个小学生就如此的行径,可见,家教差到何等地步,家长需要自我反思,这一巴掌真正扇的是家长自己。
我是月亮姐姐Nancy,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、热情点赞、温馨关注!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!)
#####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,被学生叫"绰号",或其他不被学生尊敬的行为,应该不算什么稀奇事。但任何老师遇到这种事时,对学生感到气愤,是肯定的!
“三味"虽然从未听到过学生叫自己什么“绰号",但遭遇某些“熊学生"不尊不敬的言行,也不止一、二次了。
以前,年轻气盛,特别在意自己的师道尊严。如果有学生胆敢对自己不尊,伤我人格尊严,我也会通过各种手段,同他较劲到底。他不认错,我就不罢休,让他也不好过。“杀鸡警猴",让学生知道,老师并不软弱可欺!
过去,对付这类学生的手段,主要包括大声吼骂,气势压人;“禁闭"办公室写“悔过书";通知家长到校教育或接回家;甚至忍不住动点“小手脚"……
可如今,不仅政策变了,而且学生和家长也与以前不一样了。
可以说,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在遇到这类学生行为时,会理智、冷静许多,极少采取过激冒进行为。
问题中所提到的这位校长,因学生叫自己“绰号",而怒扇学生耳光的行为,应该是被学生气糊涂了!
仅仅为维护自己那点校长和老师的威严,而被“不知天命”的未成年孩子弄得失去理智,对学生实施违规行为,实在有失“校长"风范,得不偿失!
校长是学校一校之长,是学校行政领导,应该没少教育老师要遵守法规,关爱每一位学生,学会冷静理智,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,妥善处理师生磨擦。
但校长自己都做不到,又何以要求老师?
如果当时校长稍稍理智冷静些,应对的方法还是很多的。比如:就当没听见,不予理睬;或用机智、幽默、风趣的语言应对,让学生感知长辈的大度胸襟;或者找他去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;或者给他个处分,并通知家长到校,以示校威。
但愿中小学校校长,能从中吸取教训,从抓分数和升学率中分出些精力,切实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。
#####事情太让人深思!
学生可恶,缺教养,该打,但只能让他家长来打,作为一个校长,你只能在举起手的时候,猛然想到会产生怎么样严重的后果而放下!
1.事情就是这样!
最新报道显示,学生并不是互助镇中心小学校的学生,而是互助中学的。知道(富顺县互助镇中心小学校胡姓校长)校长的花名,估计这个学生是在互助镇中心小学校毕业的,该校应该是他的母校。不过,说这个没有意义,这样的孩子不会有什么母校情怀,感念师恩的。
事发之后,消息迅速传开。警方,县教育局和体育局迅速反应,该干嘛干嘛。校长被停职调查。
2.遇事太不理智!
理性地说,无论如何,校长都不该动手。就算是一个路人,成人也不能轻易对一个孩子动手;何况是一个校长,职务加身,师德约束的人,面对一个是学生,这个手,可以举起来,但不能打下去。否则,后果很严重!
一个中学生,对一位师长,一个母校的校长,一位兄长,或一位叔伯长辈,如此无礼。这个学生想必是一个劣迹斑斑之人。对付这种人,校长不吃亏谁吃亏?
3.教训十分深刻。
胡校长已经为自己的举动付出了沉重代价:全国曝光,警方介入,令其停职,接受调查,多次道歉,多方求助、化解矛盾,出医药费,买营养品,欲知后果如何,且听多方调查。
作为千千万万的老师,一定要以此为教训。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,理性处理遇到的麻烦,切不可冲动,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!
4.每个教师都在深思。
1.有一种声音,说校长还好意思打人,你自己是教育工作者,孩子敢这么做,都是你们没教育好!你们被骂就理所当然,就差没说老师“罪有应得”了。难道老师是万能的?社会上所有的违背道德的行为,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因为老师没有教育好?家庭、社会就没有责任?此时此事,这些人也太高估老师的能力了,太看得起老师了!
2.假如在街上,被学生骂的是一个自然人,打学生巴掌的不是校长,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吗?会被这么严厉地对待吗?老师,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,面对肆意妄为,对你任意侵害的人,你难道只能选择忍耐?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何等的苛求。学生与老师产生矛盾时,老师不敢批评学生,瞻前顾后、畏首畏尾;学生骂老师时要骂不还口,打老师时要打不还手。这种对教师的苛求合理吗?教师的权利自己无力维护,请问谁来维护?
扇的好!这样的孩子缺少教养。中国现代式的父母太宠孩子了。如果再不改变目前的教育方式,有些孩子真的没救了。
#####对于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来讲,尤其是班主任、某些常管学生纪律或生活的副校长、政保主任(德育)、团会负责人等,常常背后被学生叫“绰号”,那是很正常的事——当面叫的或许还不多。
另也还有一些其它不被学生尊敬的人或事——如顶撞、不理睬老师等,这些都已不是什么稀奇事。
而多数老师(特别是年轻老师)遇到这种事,往往会感到气愤、难过,偶尔也想杀杀该学生的嚣张气焰,一般都可以理解!
如果不是较侮辱性的绰号,有的老师基本都会付之一笑;如果是美誉式的,也许还会感觉有优越感。
好像去年我县某初中也发生过类似的事,也是一个副校长,打了叫他“绰号”的学生几个耳光(有说十几个的),后来被投诉、家长索赔二万——这就有点变味了,这样的家长本身就有问题。
现在四川的这位副校长又中枪了,真是太不明智:撤职估计难免,其它处分也难料——换作是我,再大的怒气也不会当众打学生,这不是自寻烦恼么?
估计会这样叫副校长“绰号”的学生,一定是个烂刺头。如果当时那校长换作是我,依我平时的处事风格,一定会先冷静再冷静,或许就当没听见,仍走自己的路不予理睬;或用更机智、幽默的方式应对(Black is beatiful!)……或者找个理由叫他去我办公室进行单独批评与教育,或者交给班主任处置;或者通知家长到校,严加管教;或者利用某次集会,新账老账一起算,给个处分或警告!
校长呀,你真不够冷静,还是太年轻了,或许也缺乏该有的智慧!